阿底峽尊者有否「密行」?
其實在他出家時,已明白指出:
阿底峽尊者至阿蘭陀寺問善巧出家者:
「我當於何部出家?」
善巧者反問:
「汝捨密行否?」
阿底峽尊答:
「不捨!」
善巧者說:
「如果不捨密行,須於大眾部出家,佛智論師派出家。」
於是阿底峽尊者至「戒鎧論師」處出家,法名取為「勝然燈智」。
在佛陀涅槃之後,有二部派出現。
一是上座部。
二是大眾部。
上座部是窟內結集者。
大眾部是窟外結集者。
上座部是老宿,以「迦葉」為上座。
大眾部年少極多。
上座部依律藏八十誦,上座部的律藏分五部。
後來又分五宗,大天比丘,就成了大眾部。
至於「密行」?
阿底峽尊者自然有「密行」也,只是「密行」不明說而已。
阿底峽尊者求法於「金洲大師」時,因為金洲大師是往昔多生的上師,所以,信心非常堅定,才決定去求法。
同行者共一百二十五人,在海上航行了十三個月之久,才到達金洲即現今的印尼「占碑」。
其中一百二十五位高足中,有阿底峽尊者的「明妃」。
所以阿底峽尊者,未捨「密行」。
阿底峽尊者初至金洲,並未馬上見「金洲大師」。
「金洲大師」也沒有馬上要見他。
密教戒律:
凡訪師、依止上師,必須先察其德行,但是只要一皈依、依止,則必須永遠視師如佛。
大小顯密都如此,這是佛陀制定的。
如果最初不觀察,就皈依、依止,歡喜一陣子,以後又離棄師父,甚至反過來反對謗毀師父,這就違背了如來的戒律,死後入三惡道,根本不用想成佛了。
此戒律重要重要。
不要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