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真佛顯學 佛學基礎概論

彌勒菩薩說唯識
蓮生活佛盧勝彥文集第161冊-清涼的一念
1
 
 
 
 
  在「葉子湖」閉關,有欲界六天中之第四天;名兜率天,內院是彌勒淨土。彌勒菩薩就是慈氏,是一生補處菩薩,將來當於住劫中的第十小劫,人壽減至八萬歲時,下生此界,繼釋迦牟尼佛之後,為賢劫第五尊佛。

  我閉關時,彌勒化現一回。他沒有大布袋,而是應化菩薩形,我與菩薩漫談唯識。

  我問:「應何而來?」
  彌勒答:
  「佛真法身。
   猶如虛空。
   應物現形。
   如水中月。」
  我那時剛好在寫「水中月」的詩集,這是相應也。

  我問:「心與識何別?」
  菩薩答:「心是能也。識是藏也。」

  「八識有何功能?」
  「前六識是六根,第七識是末那,第八識是阿賴耶。八識中,前六識是了別功能,第七識是思量功能,第八識是根本識,義集功能。」

  「暈絕時,識在何處?」
  「識依緣而起,緣不至則不起,諸根失去作用。」

  「七識是什麼?」
  「思想。」

  「八識是什麼?」
  「含藏。能藏、所藏、執藏。無覆無記。種子。」

  「轉識成智是什麼?」
  彌勒答:
  「八識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即一心有八個了別作用識。這了別作用是雜染知見,要轉八識成四種清淨智,才是清淨正智。即轉前五為成所作智,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第七末那識為平等性智,第八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轉八識為四智,即是轉識成智。」

  「為何稱唯識?」
  「世間諸法,唯心識所現,因一切法皆不離心識,故名唯識。」

  「唯識之理?」
  「空明萬法性相。」

  「唯識第一義?」
  「宇宙一切萬有都是由阿賴耶識所變現。」

  「如何修持?」
  彌勒答:
  「遠離依他。眾緣所生,心心所體,及相見分,有漏無漏,皆依他起,故須遠離依他。又遠離遍計執,遠離凡夫之妄情遍計度。一切染淨依止,皆唯識變,本無自性,即不起虛妄遍執、計我及法,即離遍計。」
  (遍計指:橫執有情、眾生壽者、我及我所、乃至情非情異,執有實體,周遍計度,名遍計)
  彌勒又說:
  「證入圓成實性,證見菩提妙覺明性,已離依他(因緣、世間假合),及遍計執。此時識性圓明,是名真心。」

  「圓成實性?」
  「明心見性,見證甚深真法性,寂滅無相同虛空。此一切眾生悉有,如來常住無有變異。」

  「圓成實性是真如?」
  「是真如,自性清淨、佛性、法身、如來藏、實相、法界、法性即圓成實性。」

  「夢是何?」
  「六塵緣影。」

  「種子如何成?」
  「念作。」

  「如何是無明?」
  「無始無明及增上無明。」

  「人死何者不滅?」
  「第八識阿賴耶。」

  我問至此,一切明白。
  我最後問彌勒:
  「如何分別邪正,正法與邪法?」
  「立比量。」
  「例如?」
  「有為法與無為法比類而量度也。」

  現在,我讀通佛陀在「佛藏經」中對舍利弗的開示:
  「舍利弗,是人雖於我法中出家護持淨戒,而於第一義空無所得法,心不信解,驚怖疑悔,當知是人但貴持戒多聞禪定,舍利弗,是人不名供養恭敬尊重於我。何以故,舍利弗,無始世來無有眾生不得四禪,若但知四禪,謂為沙門利者,是人何名供養於我。是故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當來世人,於我法中種種貪著,種種邪見毀壞我法,舍利弗,若人但貴持戒多聞禪定,當知是人不能淨行沙門諸法,我則不說此人名為沙門婆羅門……。」

  這當中是比量。
  持戒。
  多聞。
  禪定。
  是法,但在第一義之下,仍然是「有為法」。

  佛陀說:「舍利弗,善法中見,我亦說之名為邪見,何以故,舍利弗,離欲寂滅中,無法無非法,無善無惡,是事皆空,遠離諸結一切憶念,是故名離。舍利弗,無上道中諸欲永息,何等諸欲,謂邪不善念,若我,若我所,作相事相。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諸欲永息。」

  在第一義空之下──
  一切法皆畢空。
  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是名諸佛無上之法。
  無所得空、本性寂滅、無生無滅、無有相、自相皆空。
  五蘊、十二入、十八界,幻化無有真實。

  我終於明白。
  第一義空無所得法。
1
    

善惡因心怨
顯相有意義嗎?
也算是導讀之二
《遇見本尊》這本書的導讀之一
什麼是最大福田
彌勒菩薩說唯識
以「淫」分別欲界六天
釋迦族的滅絕
出世法與入世法
報親與度陰

 

真佛世界全球資訊網©2010 地址: 台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240號7樓 電話:+886 2550 8599 傳真:+886 255 65157
True Buddha World Net Copyright©201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