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投」(Montreux),我們先去參訪「西庸城堡」(Chillon)。這是一座歷史古跡的城堡。
一、薩瓦時期(十二世紀至一五三六年)
二、伯尼爾時期(一五三六至一七九八年)
三、沃州時期(一七九八年至現在)
我們依序參觀了:
一、入口大橋之門。
二、入口大廳。
三、第一庭院。
四、城堡模型。
五、酒窖。
六、倉庫。
七、監獄。
八、諸門戶。
九、祈禱室。
第二庭院,包括城堡主餐廳、城堡主大廳、城堡主臥房、客房、小客廳、廁所、火爐、小教堂。
第三庭院,包括大廳、用刑室、住宅、房間。
第四庭院,包括防禦城樓、議會室、瞭望台、巡廊、藏寶閣、城堡主塔。
這座歷史城堡,其地基建於「日內瓦」湖底,然後依山勢而建,是日內瓦湖與阿爾卑斯山的連接點。
「西庸城堡」很古樸,其中的牢房,曾囚禁二百名囚犯,其中一名囚房是支持日內瓦獨立的彭尼華神父。
由於英國詩人拜倫,曾到此參訪,題名於囚犯的第三根柱子,而且寫了一首詩,使得「西庸城堡」,聲名大噪。
●
我在「西庸城堡」,有一感想:
這個城堡的主人,覺得人間不甚安全,於是用石塊砌成防衛攻擊的堡壘,主要是鞏固自己的安全。
他自己住在上方,而把反對的囚犯關在下方的牢房。
他不認為這就安全了,因此他的床小小的,他只能躬著身子睡。
在半睡半醒之間,保持著警戒的心理,他隨時準備逃跑。
城堡主人的房間門,有多扉,是讓敵人攻進來的時候,讓敵人迷惑用的,因為這麼多門,誰知道他從哪一門逃走?
同時門窄窄的,只容一人,也就是再多的敵軍,也只能一人通過。
然而,就算如此計劃周全,城堡一樣的易換了主人。
哈!
這就是城堡主人的心理!
歐洲有那麼多的城堡,大概全是這種心理造成的。
至於,對於囚犯,城堡主人就不客氣了,有給上吊的,有給綁了石頭拋入湖中的,有斷頭的,有綁在石柱上,度過多年的。
上等人。
下等人。
其身份就是不同也!
「西庸城堡」給我的感覺是,這些都是歷史,歷史雖然都過去了,但,現代人的心理,是否有所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