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蓮生活佛 弘法行旅

靈鷲山‧王舍城‧竹林精舍‧七葉窟‧那蘭陀
蓮生活佛盧勝彥文集第121冊─天竺的白雲 匯整者:蓮花麗娜
1
 
 
 
 
我們的旅程,在十一月二十一日,是由「菩提迦耶」到「帕特那」(Patna),釋迦牟尼佛的行化,在此地甚多,在這一段,有「靈鷲山」(Gijjbakutr Hill)、王舍城(Rajagrha)、竹林精舍、七葉窟、那蘭陀大學。

  我們一行從山下坐纜車上到山頂,先參觀日蓮宗的「世界和平舍利塔」,此塔建於一九六五年。再由山頂步行,走到半山的孤峰「靈鷲山」。「靈鷲山」就是釋迦牟尼佛講「妙法蓮華經」的道場。「靈鷲山」在佛院行化之中,是很著名的,佛曾住在此地很久,靈鷲山是王舍城周圍群峰中的一峰。

  「靈鷲山」就是「靈山」,離「說法台」不遠的地方,有石窟,阿難尊者的石窟、舍利佛的石窟、大迦葉的石窟。釋迦牟尼佛也在此山說了「玻利迦訶經」。

  據我所知,佛院一生說法,多在「王舍城」及「舍衛城」,猶以住王舍城最多。

  在「大智度論」中,提到佛陀何以常住王舍城﹖

  一、佛在尼連禪河旁菩提樹下成正等覺,為報答地恩,故常住王舍城。
  二、王舍城坐禪精舍多,故常住王舍城。
  三、有大智慧者多在王舍城,故常住王舍城。
  四、當時國王頻婆娑羅王,供養佛及僧眾,故常住王舍城。
  五、摩伽陀國最勝之地是王舍城。
  六、王舍城,乞化易也。

  佛陀住王舍城,常住靈鷲山,而不常住竹林精舍,何以故﹖
  一、山中閑靜,閑雜人不至,又離城不遠。
  二、靈山勝景,福德聖人住,佛常住靈山。
  三、靈山是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常住,故佛常住。
  (佛陀在靈山講的經典「大般若經」、「妙法蓮華經」、「無量義經」、「佛說法華三昧經」、「自化作苦經」等等)

  我們走訪「阿難尊者」的修行山洞。又到了「舍利弗」的修行崖洞,「舍利弗尊者」的崖洞,有一巧合—

  該洞頂蓋,如同虎頭,有鼻有鬚,左右有雙翼,是不折不扣的「飛虎穴」。

  而台灣草屯雷藏寺也是「飛虎穴」。
  而我姓盧,盧是「虎頭人」也。
  聞者嘖嘖稱奇。

  我到了「靈鷲山」的佛陀說法台,說法台上,有人供奉佛陀金身乙尊,我趨前頂禮,獻了花,站立一旁。

  「說法台」左右有抱,台在孤峰之頂,佛陀面向主峰說法,是「迴龍顧主」的格局。

  常仁上師提起︰「我們佛前大供,常唸的『南無靈山會上佛菩薩』,現在就在這裡!」

  這一句話一提,人人很冷靜,多看了荒山寂寂數眼,想一想佛陀當初說法,百萬人天的盛況,怎不令人感概萬千!現在呢!山石一塊塊的矗立,左右山的亭亭樹木猶如百萬人天,我在想,彼時熱鬧滾滾,此時淒涼難過!

  內心一陣悲愴啊!

  我們下山的時候,是從頻婆娑羅王修了那條石階而下的。另外「提婆達多」也就是從這個山頂拋石頭打傷佛足的地方。

  想起「提婆達多」(Devadatta),佛弟子都恨得牙癢癢的,「提婆達多」怎會這樣﹖佛陀早已成佛了,他居然認不清,還譭謗佛陀,不但如此,還想殺佛!

  「提婆達多」真的很天真﹖
  「提婆達多」真的很蠢﹖

  但是,更蠢的是,還真的有很多皈依佛陀的僧人去跟隨他,那真是有夠笨!

  那些年頭的人,真有夠笨!
  但是,想一想啊!
  這些年頭,這類的事仍然有,「提婆達多」也處處有,又有許多跟隨「提婆達多」的人。

  耶穌有猶大。
  釋迦牟尼佛有提婆達多。
  我有..............。

  這是自然現象,大家要知道,這娑婆世界,是名利世界,是殺戮戰場,弟子沒有殺我,已經是謝天謝地了,走過「拋巨石」的地方,感觸亂深的!

  我們去看五百羅漢結集的山洞,這個著名的窟就是眾所週知的「七葉窟」(Sonabhandar)。

  一般說來,「七葉窟」只剩前洞,傳說後洞長達三公里,藏有無數珍寶,但用石門封住。壁上留有古梵文咒字,無人可認出。又傳說英人曾用巨炮轟門,卻只留下碗大的疤。

  蓮寶上師及蓮戒上師最會鬧笑話—

  蓮寶上師說︰
  「裏面有羅漢在開會,聽聽說些什麼﹖」耳附石壁狀!

  蓮戒上師說︰
  「哇!聽到了,他們說,肚子餓了,要吃飯!」
  哈哈!大家笑了!

  「竹林精舍」是因為修建在「竹林」中,才得名的,是頻婆娑羅王修建的。該處已是稠密的森林,並無真實的遺跡。

  附近有一池塘,是玄奘大師所說的「迦蘭陀池塘」。
  佛陀曾在「竹林精舍」說了幾部經典。

  玄奘大師的著作中說︰「竹林精舍」在「王舍城」的城北一里。
  另外,我們也到了佛陀沐浴的溫泉。常智上師、蓮滿上師、蓮緻上師,親自上去看那三座溫泉。

  我們去看「那蘭陀大學」的遺跡—
  印度天竺的那蘭陀,在佛教及耆那教,都是赫赫有名的。
  我知道的是︰
  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Sariputta)是那蘭陀人。
  佛陀也到過那蘭陀。
  耆那教的始祖尼犍子是那蘭陀人。
  摩揭陀國王的花園,也在那蘭陀。

  「那蘭陀大學」是西元前三世紀由阿育王開始興建的,一直到西元十二世紀被入侵的土耳其人毀掉為止。以其所遺下的地基推斷,其原貌應為五層左右的建築。已被考古學家挖掘出來的一平方哩的範圍內有十一個龐大的建築地基,有三百三十個大小房間。其校園總面積是七哩長,三哩寬,是相當大。

  「那蘭陀大學」所以馳名於世界,是因為它有著名的學者和高度水準的教學。

  佛教八宗之始祖,龍樹菩薩,是「那蘭陀大學」的校長,此事被記載於「達羅那達」的歷史中。那裡的學生,有萬人以上,笈多王朝的國王鑠迦羅阿逸多,支持這所大學,以後尚有多位國王亦支持此大學。

  玄奘大師在七世紀時到了「那蘭陀大學」,他在那裡住了七年,從當時的印度學者戒賢校長,研究學習「因明」、「聲明」、「醫方明」和婆羅門的「吠陀」等。

  玄奘大師的記載如下︰

  「從此北行三十餘里至那蘭陀僧伽藍,聞之耆舊曰︰此伽藍南菴波羅林中有池,其龍名那蘭陀,傍建伽藍,因取為稱。」

  「是如來昔修菩薩行為大國王建都此地,悲愍眾生,好樂周給,時美其德,號施無厭。其地本菴波羅園,五百商人以十億金錢買施佛,佛於此處三月說法,諸商人等亦證聖果。佛涅槃後未久,此國先王鑠迦羅阿逸多,敬重一乘,尊崇三寶,式占福地,建此伽藍。……」

  在玄奘大師之後,義淨法師在公元六七三年到了天竺,在那蘭陀大學住下學習。義淨法師認為,那裡比丘的律儀生活,是一切佛弟子的師表,所傳授的課程,有佛法,也有印度教的思想哲學體系。

  印度「那蘭陀大學」的校長第一任是「龍樹」,接著有「無著」、「世親」、「陣那」、「護法」、「戒賢」、「法稱」。

  我還要告訴大家—

  西藏佛經有名的譯經者「桑特羅克西達」(Shantara Kshita),是出自那蘭陀大學,被西藏國王邀請至西藏,後來死於西藏。

  蓮華生大士(Padmasambhava),也出自那蘭陀大學,被西藏國王邀請,並在西藏建立喇嘛教,是西藏密宗的始祖,其影響之大,是最偉大的。
  據我所知,那蘭陀大學的人才輩出。

  「達摩掬多」及「金剛智」、「善無畏」、「阿底陜」等等大學者也是由此大學而出。

  想一想這些偉大的聖哲,我們爬上爬下在遺跡上憑弔了一番,想想昔日教學的鼎盛是何等情景,不禁長歎者再。

  我們也走訪—
  「那蘭陀博物館」,裏面有刻文、塑像、印章、飾物、陶器。
  我在「那蘭陀大學」想念玄奘大師。
  走在地基小巷……。
  這裡曾經有玄奘大師的足跡。……
1
    

傳授「賓頭盧」尊者之法
潭柘寺
佛陀、達摩、盧師尊
最後一點的思念
「日內瓦」印象
涼傘穴-「天后古廟」
黑天使的神話
歷史的榮與枯
參禮勝軍地藏及五百羅漢
黑臉地藏菩薩的誓言

 

真佛世界全球資訊網©2010 地址: 台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240號7樓 電話:+886 2550 8599 傳真:+886 255 65157
True Buddha World Net Copyright©201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