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佛密苑」,我讀法華經的法師品:
「是善男子、善女人,人如來室,坐如來座,爾乃應為四眾廣說斯經。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
讀此句時,我想到:
大慈悲心。
忍辱心。
法空。
正在此時,屋頂滴滴達達的響,四周變暗,窗外雨下來了,像網一樣,網住我這湖濱的白屋。
在「真佛密苑」,煙雨濛濛的日子,心靈顯得特別的空潤,遠處的住家,其煙囪,升起了幾絲的白煙。
有煙有雨,這又是另一番詩境。
我注意到窗外的樹,更加添青青的綠意,其枝葉在雨中,輕輕的舞蹈;遠處那一片廣漠的湖,雨似煙,煙似雨,以優閒之姿,籠罩在湖面,如女子的一層神秘面紗。
雨的跫音,總是細碎的,從空中飄然的飛翔而下,那身影如同絲絲的線,仔細的聽,而是快活的跳躍,在屋簷、在樹木下、在陽台、在玻璃窗,滴溜溜的。忽東、忽西、忽高、忽低。
就像交響樂吧!
在「真佛密苑」中,這滴滴達達的雨,像打在我的心上。
慈悲要廣大如雨。
忍辱要柔和如雨。
法空要智慧如雨。
我想,我要好好的隱居起來,靜觀萬物皆自得,我要聽一聽天上的聲音,聽一聽地的聲音,靜聽雨的跫音,就這樣聽一聽,煩惱就會走得遠遠的,淡泊心志,「道」近矣!
我常想,我已將自己對佛法的研究,毫不保留地奉獻出一切,這種奉獻是真正的愛心,滿心期待著眾人的修法成就。我這期冀,不是一種投資,不祈求利潤,祇是完全的給于。
我亦然知道,智慧的光明,會遭到黑暗的排斥,會得到嫉拓。我必須更學習柔和的忍辱之心。
我喜歡「智度論」的:
「菩薩百千劫之間所罵訾,亦不生嗔心;又百千劫之間所稱讚,亦不歡喜,此了知人言,音聲之生滅,如夢如響。」
「攝大乘論」:
「由觀正義,以滅瞋恚;一觀一切眾生,無始以來,於我有恩。二觀一切眾生,常念念滅。三觀唯法而無有眾生,何者有能損所損。四觀一切眾生,皆自受苦,云何復加於苦。五觀一切眾生,皆是我子,云何欲生損害。」
在「法空」方面:
這是如來甚深而不可說的天智慧,轉天法輪於法界,是世間的明導,完全平等而無分別。這些法,可以隨順眾生之意,而生出不同的法,於是在我的身上,化現了無量的佛法啊!
寫一首「西雅圖的煙雨」的現代詩:
常常像這種天氣,
絲絲的影子裏,
敲響了比丘的思想,
就這樣的寫作成集。
悟後再記,
法華經裏的三句,
是一種領悟的美感,
西雅圖的,
西雅圖的煙雨,
整個勾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