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鶴真人盧勝彥,進入「妙無太極之初」時,因而明白「始炁」化生了「太上老君」。
在道家,道祖法系稱為「混元派」。
玄鶴真人原是玄玄上人的真傳弟子,玄玄上人即是「三山九侯先生」。
我嘗問道祖:「化生如何?」
道祖:「何其多也,無窮無盡。」
道祖告訴我,祂化生的名號如下:
初三皇時化生為「萬化天師」。中三皇時化生為「盤古先生」。後三皇時化生為「鬱華子」。神農時化生為「大成子」。軒轅時化生為「廣成子」。少皞時化生為「隨應子」。顓帝時化生為「赤精子」。帝嚳時化生為「錄圖子」。帝堯時化生為「務成子」。帝舜時化生為「尹疇子」。夏禹時化生為「真行子」。商湯時化生「錫則子」。商王太甲時化生為「老子」。周文王時代是「燮邑子」。武王時是「育成子」。康王時是「郭叔子」等等‧‧‧‧‧。
「妙無太極之初」的「始炁」,就是先天的太上老君,而祂在商王時代的「老子」,騎著牛過涵谷關,傳道德經五千言予關令「尹喜」,是度化「尹喜真人」也,出了涵谷關的老子,是到印度,度化印度王。
「老子」的化生在商王太甲時,最是清楚,祂生於楚之毫州府,苦縣,賴鄉,曲仁里,流星園寄胎於「玄妙玉女」之身中,共八十一年。到了武丁年代,二月十五日,從左脇而生,生時鬚髮皓白,又在李樹下生,因而以李為姓,諱字耳,字伯陽,號聃。由於生時鬚髮皆白,故號老子。
「老子」是先天「始炁」所生,這一位又一位的轉世,豈不是轉世的活佛一般。
我嘗問老子的道?
曰:「無視無聽。」
再問,曰:「無知。」
再問,曰:「無勞無搖。」
「老子的道」解釋如下:一個人若是眼神不著於色,耳無聞於靡靡之音,這樣一來就可以神定氣閒,完完全全的得「守靜無為」。至於「無知」,也就是心無所知,心保持了精極,一些閒音閒雜之事不知也,這「不知」也就是「無思」,「無知無思」的人,必得清淨。無勞無搖,是「形神無勞」是「精氣無搖」,這就是無慾。如果人人能做到「無視無聽無知無勞無搖」五者合一而抱神守一,如此一來必得長生之道,而形神長生,神光一發,就是「明心見性」。
我覺得「老子的道」,可以如此解釋:
「養心服形,覺性常定」──養心是心不外馳,服形是降服形勞也。一切的感覺知性常常在定中。
「道非外求,入門返根」──道不是向外可以求得的,必須向內向自己求之,返回自己的根本。
「神靜氣定,罔象得珠」──元神常靜,氣息永定,這如同心光發露一般,明珠放大光芒。
「通一貫一,達玄真境」──當明心見性時,就貫通了「一」的真理,可以到達「玄玄」的境界,真知實相的境界完全現前了。
玄鶴真人,何以了知「老子的道」,因我元神出遊,到了毫州太清宮,欲從正門而入。
正門忽然閃出一位神將,原來是「護法王靈官天君」。
大暍一聲:
「何方妖靈,不得擅入。」接著一道光華,是烈紅之杵,從空而降。
我元神出遊,並無防身法寶,一時怔住,欲遁無路,被烈紅之光罩住,正在此時,天心迸現,一朵蓮花冉冉上昇空際,剛好托住了降下來的杵。好一位王天君,一眼便識得。
「原來是蓮花童子。」
「正是玄鶴在此。」
王天君曰:「今日太上道祖有諭,有西方蓮池海會的白蓮花童子神遊至此時,請其入內,而剛才無知,多有得罪。」
我合合掌,含笑道:「天君職責,何罪之有!」
由於神遊至「毫州太清宮」,見太上道祖,得太上道祖的開示,知了心如虛空的長生大乘玄妙之道。
記得很早很早以前,吾師清真道長告訴我:
「玄鶴為道名?意義汝可知?」
「不知也」
「鶴是翔空之鳥,玄是無上之珍。由於汝的根本原靈是無上,所以給汝一個『玄』的字號,這是至高且尊貴的,而鶴呢!是入無窮之門,以游無極之野。鶴會飛,會歷遍三教,任何法門均參研之,這是入無窮之門,鶴最會游走,這豈不是游無極之野嗎!天地太極何等寬闊,佛道皆通,盡是道也,可與日月同參,天地為常,上者無極,下者后土,汝以玄鶴為道名,正是翱翔十方。」
我甚感謝「清真道長」給我取了這麼一個尊貴的「道號」。同時清真道長早就明白我將來會學顯教,會學密教,入無窮之門,以游無極之野,而祂也早知道,將來我會把佛道融會貫通,把「佛」「道」各化為無形,這就是成了「無道得道,不知而知」。
我,玄鶴道長盧勝彥真人,悟真之後,得一切道理皆明,一些很細微的道理均透徹也,雖然也有感嘆,祇是感嘆眾生,悲傷眾生而已,今天的大地獅子吼,著書多冊,流傳於世,也是一種累世的度化。
我問太上老君:「老君今世化生何人?何名?」
老君撫鬚而笑,未答。
「何不語?」我也笑了。
「汝問我,我又如何答,哈哈。」
這真是,太上老君知。我知。
能在窈窈冥冥之中,知至道之理,就是「全真」。
寫一偈吧!
神仙之道無所營,
返本還原變不停;
老君一語去參悟,
登高自然有遠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