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真佛道藏 道學

靜坐即是守神氣
蓮生活佛盧勝彥文集第57冊─道法傳奇錄
1
 
 
 
 
  道家的入靜功夫,修練靜坐法,就是「養氣」與「守神」。

  一個道人修練靜坐,要達到「無心」,無心也就是「無念」。平常人不懂「無心無念」的靜坐,事實上每人每秒每分皆有妄念糾纏,祇是不去注意罷了。一個道人修靜坐,就是坐到忘物忘形,坐到忘物忘形之時,自己的「真性」才會顯現出來,這就是「明心見性」。

  「養氣」與「守神」,是把神守住了,用氣來滋潤,神氣均不外洩。凡夫祇知肉體,而道家重視「神氣」,「神氣若在」就是神仙中人,「神氣喪失」就是行屍走肉而已。

  靜坐的功夫,就是把神守在肉體之中,如此氣就能定的住,原則上說來,神不可以離開氣,氣亦不可離開神,神是靠氣來培養的,而氣是靠神來駕馭的,二者的關係非常密切啊!

  修道人,懂得守「神氣」,知神氣二者為一,開始修練靜坐的時候正是這神氣合一的功夫,達到神氣合一之後,還要不執著這神氣合一,到了修練久久,達到彷彿的狀態之下,在「坐忘」之中,一剎那「神氣」完全與「原始玄機」的造化相同,也就是「天人合一」了,此時便叫著「證驗」,叫著「相應」,也就是密宗的「入我」與「我入」。

  這種以自己的「神氣」與「至上本性」相結合的現象,在密宗來說,是匯歸毘盧性海,子光與母光相會。在道家來說,無有妄念,完全自然清淨,本性明朗如大日之光,毫無一絲的塵埃,這是空空寂寂的實相,這是「明心見性」的寫照。

  在「守神」上說來,道人不可由慾心擾之,慾念是牽著元神外馳的大魔頭,修道人能除慾,把貪瞋痴除去,就是除三毒,把六慾「色聲香味觸法」除盡,其心自靜,其神自澄,元神能明,也就寂然不動,如此才能入真靜,如此才能「守神」。

  在「養氣」上說來,老子道德經第十章說「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這句話就是氣的口訣,這氣息是綿綿細微而不絕的,是充斥在整個人的四肢百骸的,完全充滿,而且無處不到的,這是一種「致柔」的功夫,靜坐養氣不是剛強而硬迫的,而是「致柔」,這「致柔」,就是真息細長深,而且幽閒。老子的意思是要修道人學一學嬰兒的處胎,嬰兒在娘胎之中,「守神」兼「養氣」就是修道人的榜樣。

  清真道長告訴我:「男子修道,精滿而能善用,取復命歸根之法,奪天地之正氣,也就除了一切人慾,除人慾是復命歸根之基點,而復命歸根又可以除人慾,這是二者互為因果。」

  清真道長又說:「女子修道,要修練坐斷血河,癸水之血不走失,這也是復命歸根之法,洗了女子之穢垢,而後掃除七情六慾三毒,照樣得本性圓明。」

  今天,「靈仙真佛宗」普揚於世,宗主紅冠聖冕金剛上師,遍歷三教,基督、道、佛,在修練過程之中,終於知道自己的本性,在靈靈寂寂之中完全明白了前世後生的因果,知曉一切法門,尤其不管從道從佛,當一個修練者在寂然不動的時候,有感而皆通,甚至變化無窮,威靈莫測的。

  靜坐之玄妙,其口訣及奧妙,也算是一種天機,這是要「實修」的,實際上的進行修練,但要修練一定要皈依上師,皈依上師特別的重要,由於有上師傳法,才能得到真正的口訣,得了上師的皈依才有「守護神」來守護修法,如此才不會走入旁門而走火入魔。

  「靈仙真佛宗」的弟子要做到三點:
  敬師──恭敬自己的上師,皈依了上師之後,就得禮敬上師,如此才能獲得加持守護,等於護持本宗。
  重法──上師傳出去的法要珍重,要細細的研究明白,了了於心。
  實修──實際上去修持,不是光會理論,而是真正去修練,達到了成佛成道的大究竟境地。
1
    

回歸「無知」
玄門心要
出神之後歸無舍
遊戲歌詠藍采和
騰雲寺蟬蛻仙人
王母與金母
最秘密神將「天蓬都」
「清心寡欲」的真旨
九轉玄功
尹喜真人的韻事

 

真佛世界全球資訊網©2010 地址: 台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240號7樓 電話:+886 2550 8599 傳真:+886 255 65157
True Buddha World Net Copyright©201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