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真佛密教 外法篇

六度菩薩觀
蓮生活佛盧勝彥文集第54冊─密宗羯摩法
1
 
 
 
 
  學佛者,進入菩薩乘法,均要學習「六度理」。六度理正是菩薩的行止。而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六度就是「六波羅蜜」,也就是依六種的行法,度生死之海,到達涅槃的彼岸之義也。

  「蓮生活佛」讀經,知有「六事成就」,莊嚴經曰:「諸菩薩為成就六度故。於諸地中決定應作六事。一者必應供養。此為成就檀度。若不長時供養。則檀度不得圓滿。供養如供養品說。二者必應學戒。此為成就戒度。若不長時學戒。則戒度不得圓滿。三者必應修悲。此為成就忍度。若不長時忍諸不饒益事。則忍度不得圓滿。四者必應勤善。此為成就進度。若心放逸不修諸善。則進度不得圓滿。五者必應離誼。此為成就禪度。若在聚落。多諍擾心。則禪度不得圓滿。六者必應樂法。此為成就智度。若不遍歷諸佛。聽法無厭。如海納流,無時盈溢。則智度不得圓滿。」

  六度又是為了對治「慳法」、「惡業」、「恚心」、「懈怠」、「亂心」、「愚痴」。

  六度的次第生是「菩薩捨一切世俗之物,出家學道,名為檀波羅蜜。既出家,受菩薩戒,名為尸羅波羅蜜。以護戒之故,雖有打罵,亦默受而不報,名為 提波羅蜜。戒既清淨,勤修善道,名為毘梨耶波羅蜜。以精進之故,五根調伏,名為禪波羅蜜。五根既調,知真法界,名為般若波羅蜜。」

  六度的比喻,在華嚴經中,如此開示:

  智慧為母。
  布施為乳母。
  戒是養母。
  忍辱為莊嚴具。
  精進為養育者。
  禪定是浣濯。

  在「大密宗」的「六度菩薩觀」,各有偈語,特別恭列如下:

  布施——
  身與資具三時諸福聚。轉為眾生各所希求物。
  恒以無著捨心增長訣。施波羅蜜圓滿求加被。

  持戒——
  此別解脫菩薩密咒戒。戒際雖護己命亦不捨。
  攝善法與饒益有情之。戒波羅蜜圓滿求加被。

  忍辱——
  三界眾生無餘齊忿怒。詈罵詬訾仇視及殺害。
  亦不憂惱報怨與饒益。忍波羅蜜圓滿求加被。

  精進——
  為一眾生亦於無間獄。大烈火中住雖經劫海。
  依悲不倦精進上菩提。勤波羅蜜圓滿求加披。

  禪定——
  斷除昏沉掉舉散亂病。諦觀諸法自性空理趣。
  依於專注一趣平止定。禪波羅蜜圓滿求加被。

  智慧——
  於此真實悉了妙觀察。所引輕安大樂交相融。
  勝義等持虛空之相應。慧波羅蜜圓滿求加被。

  ﹙此六度偈,於修法前唸誦一遍或三遍﹚

  茲將「六度菩薩觀」修持儀軌,述之加下:

  ﹙一~七項照作﹚

  結印:
  六度波羅蜜共有六種手印,密宗行者,在修持時,觀想中可一一演化。

  布施手印——左手握拳朝下,右手空指按火指成圈,手掌張開,如施物。即成印。
  持戒手印——雙手內縛,二空指並立。
  忍辱手印——雙手內縛,二風指豎立相觸,二空指亦並立。
  精進手印——雙手內縛,二風指豎立,不相觸。
  禪定手印——法界定印即是。左手下,右手上,二空指相觸。
  智慧手印——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掌心與掌心相合,即成印。

  真佛行者,修「六度菩薩觀」時,也可祇結一個手印,這個手印就是極秘密的「方便波羅蜜」。
  方便波羅蜜手印——雙手先將空指放掌心,握拳。左右手各豎起水指及風指。
  水指與水指相觸,風指與風指相觸,即成印。

  觀想:
  在虛空之中,出現一圈淨圓明之相,如月華,瑩徹加雪,是大圓鏡智,所凝集而成,將六度種性,全攝於月華圓相之中。

  這觀想之中,有一玄妙之偈:
  外內諳法喻如幻與夢。亦如清澈池水所現月。
  照而無體勝義得通達。幻三摩地圓滿求加被。
  輸迴涅槃自性微塵無。因果因緣不虛之二者。
  互不相違成伴而顯之。龍樹密意通達一切現。

  密宗行者要知這是重要的「六度菩薩觀」口訣,大乘菩薩修心之要義盡在其中,當中有除魔觀想,有菩提觀想,有助道觀想,有供養觀想,而六度觀想全匯集在「圓明月華」之中。

  此種觀想祇能意會,而不可言出,乃修習勝義心之觀想,產生了勝義菩提心,從此即見道無妄,通達了一切理趣,達到了六度正見的圓滿。

  密宗行者字覺己身入「淨圓明之月華中」。

  持咒:
  「嗡。帽地資多。毋旦波那。耶咪。」﹙百0八遍﹚

  入三摩地:
  密宗行者以身口意三密三加持,頓覺月華之輪相接近,己身加在光華輕霧之中,諸如來以五智光明上徹下照不停,終於漸漸的自身變現妙月輪之相,乃大圓鏡智之圓明三摩地。

  出定迴向:
  依止六度善巧勝方便。修色現月菩薩增上觀。
  為度眾生出離苦海故。大菩提心修觀求加被。

  拍掌下坐。

  大禮拜佛。出壇。

  吉祥圓滿。

  「蓮生活佛」認為,此觀法包含了「月華明空」,正是「空義」的菩提心,而自己的「六度心」正是行願方便的菩提心,這是顯教及密教的合修法。我體會出「入三摩地」是密宗的特別殊勝法,正是「內明」法身的出現,這種放光無極,遍滿十方的觀法,唯知妙性智慧者,才能證入啊!

  「六度菩薩觀」正是「無相法身」與「行者之心」融為一體。
  「圓月」出現行者之前。
  「行者」融入,了無痕跡。
  這是「六度菩薩觀」的真實大口訣。

  由於寫「六度菩薩觀」,使我想起「出世法」與「入世法」的問題,而「出世法」就是「真諦」,「入世法」就是「俗諦」。

  「蓮生活佛」為了解釋「真諦」「俗諦」,常常用「布袋和尚」的故事,來比喻這兩個境界。

  昔日,布袋和尚揹看布袋,浪跡街頭巿尾,遇到另一位僧人,僧人平時聽聞布袋和尚是有道行的。於是趨前問道:「若說得出佛法,便賞一文錢。」布袋和尚不言語,當下祇將布袋放下。

  僧人看見了,似有所悟,便放下一文錢,走了。

  ﹙這放下布袋,是指一切均能放得下,放下就是看破世情,放下萬緣,能出世,完全放下就是解脫自在。這是一種隱喻,看來平凡,其實高深,能放下的人,就是「無事」,放下自在即是解脫,這是「真諦」,又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也。世人能到加此境界者,幾希!﹚

  再說,另有一次,又有一僧人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布袋和尚不言不語,又將布袋放下。而那一位僧人接看又問:「放下布袋之後,是否還有更上一層樓的道理呢?」布袋和尚一聽,又一語不說,把布袋提了起來,揹了就走。

  ﹙這提起布袋,揹了就走。就是說,你自己已悟了「放下」的道理之後,就要度眾生,這提起來,正是荷擔加來家業,「放下」是自度,「提起」是度他。而六度法,要去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些均要一一擔當,這是入世度眾生的大事業﹚

  其中的大意,可以如此說;
  真諦——出世法——放下——空——無所得。
  俗諦——入世法——提起——有——有所得。

  大凡佛法的大意,要放得下,也要提得起,但在「提得起」的時候,也要能「放得下」,這表示不著於世相。雖是入世,其實是「無為而為」。到了如此的境界,「有所得」即是「無所得」。

  所以「中道第一義諦」正是:
  空有圓融。真俗不二。

  「六度菩薩觀」正是中道的修持法。

  「蓮生活佛」昔日精通神算,每日找我的人有數百人,其實並不是卜卦為生。而是一遇有緣人,便勸其修行唸佛。

  「如何設法消災?」來客問。
  「供佛唸佛吧!」我答。

  「我無錢買佛像。」
  「我有佛像,不要你的錢。」我隨即到佛堂,請出乙尊佛像送給來人,那是木雕的佛像,價值數千元。

  「好好唸佛,自能息災。」
  來客不但不必付紅包,而且賺到了數千元的佛像,他流淚感泣。

  其實「放得下」的我,正「提得起」的藉占卜為名,正在教人以佛法,放得下的人,生性淡泊,也不營財利,當時感化的人也甚多,所以能名動朝野。

  「蓮生活佛」這一生,尚末開口向人要多少錢,凡一切占卜,息災,增益,攝召,降服,一律隨意。

  今天,皈依「蓮生活佛」的供養,一律隨意。
  祈福法會,超度法會,凡是「蓮生活佛」主持的,也一律隨意。
  這一切隨意,就是「蓮生活佛」的典型。

  修持「六度菩薩觀」的人,不但能「出世」,也能「入世」。得到相應時,會有十六善神來幫助行道,這十六善神,就是;

  「持國天王,增長天王,摧伏毒害善神,增益善神,獅子威猛善神,勇猛心地善神,攝伏諸魔善神,能救諸有善神,離一切怖畏善神,救護一切善神,多聞天王,廣目天王,拔除罪苦善神,能忍善神,歡喜善神,除一切障難善神。」

  這十六位善神會出現在虛空之中,守護密宗行者修法,同時隨召隨現。

  「蓮生活佛」的上師「薩迦證空喇嘛」是修持「六度菩薩觀」得相應的人。

  「薩迦證空喇嘛」說:

  昔日,曾在一洞穴修法,在洞穴中修了九年,山下老百姓皆知,也常供養他。在那一年,內地鬧旱災,山下居民想到他,便集合村民,由村長帶頭,向他求助。但「薩迦證空喇嘛」並未學過「海龍王佈雨法」,一時之間,無計可施,愛莫能助。後來,他在修「六度菩薩觀」時,竟看見「毘沙門天」﹙多聞天王﹚下降現身,多聞天王告訴「薩迦證空喇嘛」,祂能佈雨,因為天王原名「金毘羅」,是蛟龍之意也。

  「今日答應村人,明日必降大雨。」多聞天王說。

  村人再來,薩迦證空喇嘛就答應了。

  第二天,果然烏雲密佈,雷電閃閃,雲從北天生,直飛過來,一會兒傾盆大雨下來。村民都歡喜若狂,並且紛紛的上山,入洞穴中,找「薩迦證空」喇嘛道謝。

  其實「薩迦證空喇嘛」本人,並沒有施什麼法,他平時祇修「六度菩薩觀」,得到相應,感動多聞天王下降佈雨,多聞天王來幫助行道而已。

  所以修「六度菩薩觀」的密行者,有十六位大善神守護,行道於世實賈是十六位善神相助。

  真佛行者,至誠修持「六度菩薩觀」,祇要道心真切,一定可以相應,我「蓮生活佛」敢如此說。
1
    

阿底峽尊者的勸發菩提心
我們不要失眠
月輪的觀想
禪定是坐忘
死兆與長壽法
四攝吉祥觀
文殊往生法
真佛米供法施觀
拙火定口訣
結界的口訣─真空妙我

 

真佛世界全球資訊網©2010 地址: 台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240號7樓 電話:+886 2550 8599 傳真:+886 255 65157
True Buddha World Net Copyright©201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