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首府太原巿,我們應邀到「工人劇院」去觀賞現代的舞台劇──
「黃河三部曲」。
據說「黃河三部曲」,是高水準的時代舞劇,曾經在國務院演出,獲得很高的藝術評價。
劇情的主題︰「黃河」──中國人的母親。
黃河從高山流向大海,從遠古流向今天,那深邃的內涵,無私的滋潤著這塊大地。在中國的土地上,黃河孕育了世界上最悠久,最優秀的文明──黃河文明。
黃河從巴顏喀拉山綿亙萬里,走出崑崙,入河口,穿峽谷,七迴八轉,浩浩蕩蕩,在老牛灣,進入山西省,在河曲奏響了華夏文明第一曲。
據說「黃河九曲十八彎」,就在河曲縣城,在黃河之東,西南方是陜西,西北是內蒙古。
在這裡有「仰韶文化」,有「龍山文化」,有大量的青銅器,有秦漢古墓,有唐宋古建,有金元珍藏,有明代長城,有著農業文明及游牧文明的綜合。
在古時,黃河這一帶無橋可渡,晉、陜、蒙三地之間的往來,全賴黃河之運行。
當時,河曲人多地少,十年九旱,男人走口外,到外地謀生,有詩曰︰
河曲保德州。
十年九不收。
男人走口外。
女人挑苦菜。
於是,「走西口」的歌︰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實在難留;
手拉著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門口。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有話兒留;
走路要走大路口,人馬多來解憂愁。
緊緊拉著哥哥的手,汪汪淚水灑灑地流。
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只盼哥哥早日回家門。
(這是黃河民歌的第一曲)
壺口瀑布是第二曲。
那是萬丈狂瀾,那是奔騰洶湧,那是咆哮怒吼。
這是︰
風在吼。
馬在叫。
黃河在咆哮。
也就是說,黃河給予華夏民族的是不斷促使其崛起與發展的無窮力量,中國人自己誕生在波濤洶湧之中,形成了自身自強自信的力量。
光未然寫的詩,作曲家洗星海,他將黃河的愛,對外侮之恨,凝聚於筆端,變成音符,這是「黃河大合唱」的源起。在八年抗戰時代,無數的中華兒女唱著這首歌,奔走戰場,拋頭顱,灑熱血。
龍門三激浪是第三曲。
大禹神功何處有,壺口南去有龍門。
這是大禹治水時期,龍門之口,是黃龍山和龍門山原是相連,黃河至此被大山擋住,大禹治水到了龍門,開山導水,此處便是「龍門」及「禹門」。
這裡,浪頭擊石,怒濤翻滾,迷濛水霧。
李白的詩︰
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
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
我觀賞「黃河三部曲」時,想到了這些,「黃河三部曲」演的是黃河的歷史,黃河周遭的男男女女,演的是──太陽從東方升起,華夏文明從黃河誕生。
我欣賞王之渙的詩︰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令人無限神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