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真佛密教 外法篇

觀想的口訣(一)─第一要義
蓮生活佛盧勝彥文集第75冊─真佛法中法
1
 
 
 
 
「觀想」就是「觀察想念」。
  蓮生活佛認為,密宗的修持,「觀想」一門,是「第一要義」。
  所以,「觀想」的口訣及方法甚多。

  這當中,要「麤思」,要「細思」,這當中有不可思議的境界,一念觀,能具足泯滅三千性相百界千如,顯現:
  即空即假即中。
  無前後,時斷。
  廣大圓滿,橫豎自在,空斷。

  天台宗法相宗的教門,均曰:「一代教門,皆以觀心為要」。

  密宗的觀想本尊,正是一心觀想本尊的形相,一直達到三昧成就,則見佛與自己合一的觀法。

  觀無量壽經所說的「十六觀」,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門戶,這十六觀,正是:

  「正坐西向,諦觀落日,使心堅住,專想不移,見日將沒之狀,如懸鼓形,即見日已,閉目開目,皆令了了,此是日想觀。第二水想觀,見水澄清,亦使明了無分散之意,既作水想已,當作冰想,既見冰已,作琉璃地內外映徹,是名水想觀。

  第三是地想觀。第四是寶樹觀。第五是八功德水觀。第六是總想觀。第七是華座想觀。第八是像想觀。第九是佛真身想觀。第十是觀世音想觀。第十一是大勢至想觀。第十二是普想觀。第十三是雜想觀。第十四是上輩上生觀。第十五是中輩中生觀。第十六是下輩下生觀。」

  密乘的觀想,可算非常殊勝,其觀法甚多,例如:
一、曼荼羅觀想法。
二、種子字觀想法。
三、本尊觀想法。
四、因地觀想法。
五、果地觀想法。

  「蓮生活佛」覺得「觀想法」的口訣,甚為廣泛,其第一要義,先求「凝神統一」,凝神統一就是「精神統一」,精神統一是「觀想法」的第一大口訣,而精神統一其實就是「定」。

  要達到精神統一的「定」,看來非常神祕,其實密宗行者是依靠象徵的想像,達到「以念止念」,而觀想被視為最方便的方法。

  結大日如來智拳印,想大日如來的形象。
  結蓮花童子持蓮印,說法印,想蓮花童子的形像。
  前者同大日如來溝通,後者同蓮花童子溝通。

  這種方法,完全為了求「定」。而「定」必須精神統一,如何精神統一,就必須先把雜念來收攝成一,我們世俗一般人,無法把雜念一下子去除,無法不思不念,所以就借用觀想,來「以念止念」。

  將所有複雜的妄念,收攝成「一」念,就是「觀想」的「第一要義」。

  將複雜的想念,收攝成「一」,也可用:
  不淨觀。
  因緣觀。
  數息觀。
  唯識觀。
  法界觀。
  三昧觀。

  如此,將雜念收攝成「一」念,可以漸漸的領悟,眾生的體性,是真如平等,是無生無滅,是無增無減,永遠如「一」。是大智大悲,是常樂我淨,是入世的,也是出世的。

  這種領悟,是一種空前的妙果。

  從結印、觀想、持咒引伸到入三摩地的禪定,達到即身成佛的成就,這就是祕密乘的修練。

  觀想的口訣,是「第一要義」,這表示觀想的方法是第一重要的,是三密的主體之意,這其中有森羅萬象的境界,由念力使現實世界發生了變化之力,這都是觀想的力量,密宗行者本體的活動修練,全靠觀想的變化之力,是為「第一要義」也。
1
    

阿底峽尊者的勸發菩提心
我們不要失眠
月輪的觀想
禪定是坐忘
死兆與長壽法
黃財神本尊法
四攝吉祥觀
細說披甲護身法
文殊往生法
拙火定口訣

 

真佛世界全球資訊網©2010 地址: 台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240號7樓 電話:+886 2550 8599 傳真:+886 255 65157
True Buddha World Net Copyright©201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