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白教祖師甘波巴說︰「制心一處者,乃諸佛菩薩共經之途徑。」
我認為這句話是「密教奧義。」
我尤其欣賞諦洛巴祖師的六不︰
「不想像、不思慮、不分別、不禪定、不回憶、不動念。」
其中的不想像,是觀想後,進入不觀想的定境。
其中的不禪定,是禪定的人,要不自知自己正在禪定,也就是禪定中忘卻禪定。
這裏面都有很深的奧義。
不要去想過去,不要去想未來,不要去想現在正在禪定,如此不執著禪定,才能入定。
以前,我學習到的「制心一處」,有︰
一、切念法──凡有妄念,馬上警覺切斷。
二、縱念法──放任想念,如牧童放羊,漠不關心,自然安止。
三、觀畫法──此指兒童觀畫,注目凝神,但不染其心。
四、無覺法──此指象體無覺,因象皮厚,雖入荊棘,心不動也。
此四法,乃「制心一處」的理念。
然而,我個人在學習「制心一處」的實際修行之中,真正所用的方法卻是「金剛數息法」,又名「金剛誦」。
我的練習是漸進的──
一、數息──專心數自己的呼吸,一呼一吸是一息。能數多少算多少,念在數息,一有中斷,從頭再數。
二、隨息──專心觀想一呼一吸的氣息出入,呼氣的長度,吸氣的長度。
三、止息──專心觀想吸入之氣,到了何處,次次均到丹田而住,再周遍全身,熟習氣之止處。
四、觀息──專心觀想,吸進來的息,是白色的「嗡」(■),進入身體內是紅色的「阿」(■),呼出體外變成藍色的「吽」(■)。觀想此三字,再觀三字漸入中脈。
五、淨息──吸入、呼出,漸漸由粗變細,由細、慢、長漸漸至于無息而停滅,此時定境出生。一般的說法是,業氣盡而智氣顯,中脈開,自性清淨。
一般學禪的人,都說萬法唯心,心外無法。
又說萬法是唯一妄心之所設,所以心變幻無常,萬法一樣變幻無常。
這也就是名為「方便」。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又說未曾說著一字的奧義。
佛陀又說,萬法如筏喻,已登彼岸,便應捨棄。
又有許多學佛行者,學習其他宗派,由於一知半解,便攻擊密教,認為密教的圓滿次第「氣、脈、點」的修行,是外道的修行,強調正信佛教不可修行「氣、脈、點」。
今天,我要告訴大家︰
如前者所言,所有一切佛法,全是「妄」,也全是「幻」,佛法可以說全是「方便」,萬法一樣變幻無常,萬法全是空花水月。
萬法只是依因緣而修。
所以,佛陀說︰
萬法是筏。
若已登彼岸(成佛)。
萬法可以捨棄。
簡單的說一句︰佛法只是成佛的工具。
趙州和尚說︰
佛之一字,我不喜聞,老僧念佛一聲,漱口三日。
馬祖說︰
非心非佛,佛字當應捨,何況法乎。
(此二者強調的是,佛是方便名詞,法亦是方便工具)
此二者的真諦︰
真如本體是不可名,而強名為「佛」。
現在我要把密教的真正奧義告訴大家︰
密教是「以妄除妄」,密教是「以幻破幻」,由妄幻中求取一箇真如、真心。
禪宗講「萬法唯心,心外無法。」
沒錯。
但是,心在那裏﹖覓心不可得﹖
然而密教是藉著修「氣、脈、點」的方法,來找尋真如真心的。
例如,「金剛數息法」的要義是︰
「心氣合一」。這「心氣合一」正是密教的奧義。
在能破經中云︰「真心本來清淨,非有非空,圓滿自在。如何對治妄念而得見真心,密祕法中,令人修習氣誦,漸解纏縛,達及自然任運,使四大變化光明,最後見性成佛。」
密教認為︰
氣動心則動。
氣靜心則靜。
調氣就是調心。
氣若停滅,則清除幻相,成為真正宇宙的大我。
密教調氣的功用,可以入定(堅住三摩地)。
寂天大師說︰
「堅住三摩地,剎那心忽昏,如理勤推究,真諦自能明。」
在我修習瑜伽的過程中,為了入定,我試用許多的方法︰
一、一緣禪定法──專注于一支香上的紅點,集中視線,專注視之,以對治妄念。
二、妙音禪定法──專注聽妙音,禪之音樂,或念佛之聲,或宇宙之音,以對治妄念。
三、觀想禪定法──專注於月輪觀、阿字觀、種子字觀、明點觀、五相成身觀、入我我入觀、如來三十二相觀、吽字觀等等,以對治妄念之生起。
四、七支禪定法──運用身體姿式,達到身安穩、口安穩、意安穩,以對治妄念。
這些方法,都是要行者,不要胡思亂想,不要有愛恨,不要有分別,不要執著。
最後,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我使用「金剛數息法」(金剛誦),專心於此法,最容易身心大定,集中心神於呼吸之氣,排除其它一切雜念,最容易坐忘。
密教的奧義是︰
「制心一處,諸佛必經之路。調氣即調心,心氣無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