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靈學 靈學探究

後記‧感懷
蓮生活佛盧勝彥文集第041冊─第三眼世界
1
 
 
 
 
  我給國內的朋友寫信,第一句話往往是「人在美國,心在臺灣」。故居的印象雖已漸漸的淡去,但,每一個旅居國外的人,心中都有「根」的所在,雖然中間隔開了寬闊無盡的太平洋,甚至千山阻隔,但,午夜夢迴,總有遙遠的遙遠的夢。

  那怕是一支臺灣寄來的毛筆,我以前常用的硯台和墨,每天早晨,當我接見求教者均要用得著的小東西,我的內心深處,總有深深的懷念。環境有了重大的改變,人的內心也有重大的遷移。像端午節、中秋節、重九登高,我都會猛然一驚:「哦!今天是舊曆的八月十五日。」對方的回答是:「是啊!」語氣冷冷的,不當一回事。

  中秋節,家鄉的月餅堆的像山,父親的來信中提到,有幾個學生到家中去,去陪伴我的母親過中秋節,這些都讓我怔忡了一會兒。在我這裡,連一塊月餅屑都沒有,想來有些感傷,這裡的月亮躲在雲裡,一條街上寒意襲人,連一個鬼影子也沒有,我站在窗口,望著寂靜無人的街心,懷念那飛逝去的日子,沒有「麻糬」,沒有「中秋月餅」,連一個人都沒有,還過什麼中秋節。老實說,我不是心煩,我知道這是變換環境,這裡逛街不會碰見熟人,一個人來來往往,開著自家車,望著車窗玻璃,西雅圖經常下雨,在車子裏,有時候也會冷得只縮成一團,這一切都是漠不相關的。

  日子如常的過去了,我每天固定的寫一篇文章,這是我在這裡值得安慰的工作,每天我一起床,拿著筆和紙,開始記述「靈與我」之間的活動。我沒有因為寂寥的生活而後悔,在某一個層次來說,生命的靜寂,也許是積極而有著相互策勵的作用,長期的寫作,一直的持續著,變成磨練我筆尖的考驗,悄悄的秘密的,我的作品又要一部又一部的出籠,這是我沾沾自喜的。

  讀書與靜坐,就是我每天的功課,尤其在靜坐之中所獲得的領悟,另有一番「世界風光」,向上,可達天外天,向下,可入地中地,青天白雲穹蒼,一路清幽,真是天宮聖景,泉水如銀,精神之振奮,爽快異常,洞天仙境在靜坐之中,變成觸摸可及。就算地中地是絕險的所在,但定心無慮,自然也能出險地無憂,呼呼風聲,六道輪迴,倒是也有其甚深的真意了。

  這是我的第四十一本書了。消息傳來,我的前四十本書,全部被美國國會的圖書館珍藏著。一個外國作者的作品,受到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收藏,這意味著什麼?我不認為這是我的成功,我祇是認為,我盡了我的力量,一切的鼓掌和歡呼根本都是多餘的,我不會特別高興,因為我最厭惡的人就是「附勢」。

  「靈學」的研究,不僅僅是一籮筐,那是無盡意無盡意的,用人的有限腦力去探究,也是研究不完的,因為人間的學問,僅僅是靈海沙灘的一粒沙而已。曾經,我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漩渦打擊,但「揮揮手,捨去研究靈學,不是我心所願」,雖然也有心灰意冷的時候,但,一想到這是「永恆的真理」,也就淡淡的忘了別人的攻訐,再度的寫下真實的研究筆記,忘掉了被指指點點的不自在,變成熱烈與喜愛。

  我的書都是暢銷書,如果不暢銷,海內外也不會如此流通,每一本書都是一版再版多次,出版暢銷的光彩全被「靈書」佔盡了,讀者爭相詢問「新書」何時出版,我祇要動手寫,就有多家出版社爭著要出版,連我這位「閉門隱居」的小人物與有榮焉。「第三眼世界」是在美國寫成的第二本著作,我很喜歡這本書的清新,但願有更好的成績呈現給讀者,這本書述說西方的一切,有關靈魂方面的專述。在美國,心靈科學現出一片美麗遠景。「靈仙精舍」道場的成立,開始了忙煞的工作,佛菩薩的護佑,使寫作、建寺、事業、靈修變得更順利。

  此書中收集一篇「給林雲大師的幾點意見」,說真的,我對他毫無成見,我祇是希望他要更好,他應該有能力從啟靈而通靈,理論人人會講,差別在於精彩與不精彩,林雲大師的口述理論是夠了。但我迫切的希望他去實踐,要確確實實有「天眼通」和「天耳通」才行,不能光憑靈感(第六感)的。我期望林雲大師成功,而不是教人家看看風水,排排卦而已,偶而靈感「中」了,就大加宣揚,這就成了學術性的高級江湖人。記得一定要「啟靈」,由「啟靈」得「靈覺」,由「靈覺」得「覺悟」,如此,才能確確實實「觸摸」靈界,請林雲大師嚐試「出神」的滋味,與高級靈魂交通,這樣的成就會比現在更高段。願勉勵之。

  「靈學」是自自然然形成的學問,水到渠成的日子到了,除了「溝通」之外,也是人生生前死後的真理,但願大家一起體會,「有為者亦若是」。
  一九八三年一月於美國西雅圖靈仙閣
1
    

尋找「鄭成功」
意識映視機
從靈書出版到專欄寫作
林醫師的見證
夢的點滴
黑令旗的奧秘
三山九侯先生
張澄基博士的一生
身死心活的境界
露水偶像的傳奇

 

真佛世界全球資訊網©2010 地址: 台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240號7樓 電話:+886 2550 8599 傳真:+886 255 65157
True Buddha World Net Copyright©201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