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靈學 靈學探究

進入平衡的心態
蓮生活佛盧勝彥文集第037冊─神奇的錦囊 匯整者:蓮花懿洋
1
 
 
 
 
  當一個人初接觸「靈界」,其驚恐萬分是可以預期的,「精神統一」到洞澈靈境,進入另一個層次,假如沒有心理上的準備,很容易因環境的突變,心理上失去平衡。讀者可以想想看,處於工業時代,環境的急速變遷,已經有很多人心理情緒無法適應。而由精神統一初進入一個陌生的四次元以上的世界,一會兒逝世的先人來找,一會兒神來,一會兒鬼來,諸靈雜陳紛至,精神統一變成精神不寧,突然喊神呼鬼,此即世人所稱的「走火入魔」。

  所以精神統一完全靠一種修養,這種修美是平衡的心態。我們看見靈境,見到美好的境界並不欣喜(不入喜魔境),見到悲慘的境界不悲傷(不入悲魔境),見到恐怖的境界完全不懼(不入怖畏魔境),見到諸靈狂態不狂樂(不入狂魔境)。但是這種修持是一種平衡的心態,唯有這種心態的人不入魔境,不會「走火入魔」。

  我相信每一個人對進入「靈境」都是充滿好奇和興趣的,然而,密宗大師學「天人合一」,修道修山學靜坐,說來容易,但要突破「不入魔境」就不是一件易事,所以有許多人祇因充滿好奇和興趣,稍一不慎入了魔,那就是忽喜悲忽恐忽狂了。

  金剛經有四句偈: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這四句偈我解釋如下:「一個人要想成正果,必須進入平衡的心態,不受一切有色的境界迷惑,不受一切美妙的聲音迷惑,若是入了色境和美妙天音境界,這些都算旁門,離開成正果的境界相去甚遠呢。」所以進入平衡的心態是精神統一唯一的條件。

  我舉一個小例子說明如下:馬來西亞有一位出家比丘,他在靜坐時,到了恍惚的狀態,產生幻覺,竟然看見觀世音菩薩向他微笑,接著觀世音菩薩竟從佛案蓮步輕款的走了下來,此時出家比丘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出家比丘入了魔境,終日精神恍惚,心神不寧,最後喃喃自語說:觀世音菩薩和他有緣,他要跟菩薩去了。最後這位比丘日益消瘦,被送入精神病院。

  靜坐和精神統一,看到靈境,要保持不動於心,所以禪宗大師有「佛來殺佛,祖來殺祖」之說,其實也不必殺,反正以平衡的心態去處置,那就不會受迷惑而入魔。

  我承認,當初我面臨「靈的世界」,確實莫名其妙和惶恐異常,趕好尚能保持鎮定,請教了許許多多的高明法師和居士大德,有的直接說絕對沒有這回事,有的說我是入了魔境,而知識份子指我精神幻覺,在找不到真實答案之下,我安定自己的心,開始在紊亂的靈界之中,我尋自我的統一,不理會諸靈雜陳的拜訪,因此進入一種平衡的心態,我固定在一個時間中練習靜坐,過平常人過的生活,睡眠正常,祇有在每天短暫的靜坐中接觸靈界,久而久之,成了習慣。

  最後,我終於明白了,靈界是實有的,但高明法師或居士大德,有些人未必曾經進入,另外有些人雖進入,但,因為靈界奇妙異常如萬花筒一般,很容易使人迷失自我,著魔發狂,所以不能保持平衡的心態者,千萬不要一時好奇而嚐試。

  經過長久的接觸,我明白其道理如下:

  其一,禪定就是平衡的心態,簡而言之就是定力。

  其二,定力完全來自長久的修養與豐富的智慧,有了定力和智慧才能破除幻覺的魔相,達到真理的彼岸。

  其三,祇有真實見到靈界的修行者,才能真實領悟金剛經的四句偈「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其四,由此可見,做人不容易,修行難上難。
1
    

尋找「鄭成功」
意識映視機
從靈書出版到專欄寫作
林醫師的見證
夢的點滴
三山九侯先生
神光出現法
黑令旗的奧秘
卷首幾句話(序)
鳳林宮談道

 

真佛世界全球資訊網©2010 地址: 台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240號7樓 電話:+886 2550 8599 傳真:+886 255 65157
True Buddha World Net Copyright©201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