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靈學 靈學探究

張澄基博士的一生
蓮生活佛盧勝彥文集第037冊─神奇的錦囊 匯整者:蓮花懿洋
1
 
 
 
 
  在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的佛學教授,張澄基先生,算起來也是一個奇人,因為他的一生完全投入研究「亙古人生的大謎」,從小到老,其志不變,這精神實在令人讚佩的。張博士有很好的家世,無論從事學術發展和官宦生涯,張博士穩穩飛黃騰達。但是,他覺得佛學義理深奧,境界廣大,悲願宏深。於是,他走了另一條「追尋」人生真理的路子。

  「追尋」,是的,他的一生就是追尋,到江西廬山閉關百日,那時候張澄基先生才十六歲,然後到康藏高原,住喇嘛寺多年,瞭解西藏佛法,然後再到印度求法,最後定居美國。他的「追尋」經歷了整整一甲子,他致力研究佛學,作品和譯作甚豐,尤其對業力論,無我論,禪定瑜伽論,在學術上獲得了很大的成就,這算是他「追尋」一輩子的成績了。

  六十八年三月四日晚上,張澄基博士由王一之先生和林聰仁先生陪同,一起至寒舍,初次見面,我覺得他是一位敦厚的長者,文質彬彬,學者的風範,談吐很有學問。張澄基博士對我說:「盧勝彥,你的天份和領悟來自於宿世的慧根,這世界上的人,並不一定能瞭解你,但我知道,這完完全全是宿世的力量,我個人追尋一輩子,不一定能得到,但,有宿世慧根的人,一剎那之間,便可全部領悟。」

  張澄基博士的「追尋」,我覺得他趨向於人生之意義及目的,也就是去契入和發揚此人人共具的佛性,來爭取「完美的人格」或「真我」的逐步實現。

  張先生對目前的佛教感到很遺憾,他說:「佛教是一個廣被慈愛的宗教,其範圍是無盡的,但目前台灣的佛教,經典拘束在那幾本,宗派之間互不相容,研究的範圍顯得狹小,同時後繼無人,無法跟得上時代的進步,而說得明白一點,故步自封,毫無發揚,反而扼殺了學者們的興趣。這種研究的方式是錯誤,甚至可以說毫無研究發展,僅僅是捧著中古的東西,吟哦歌頌而已。」張先生又說:「總之,佛陀叫人不要執著,但偏偏一成不變,佛教徒就是最執著的頑固者,這真是遺憾啊!」

  我陪著張澄基博士感傷哎嘆一番。

  張博士駕臨寒舍,是有來意的,他盼望能因我的經驗,能引導他接觸「神秘的經驗和接觸」,使神祕主義不再神秘,心靈更上層樓,把玄理的研究變得更充實而實際。我當時答應了他的請求,他在對面靜坐,而我坐其正面,我伸出雙掌,由指尖中透出陣陣白光,這種白光如絲如縷,一一飛到張澄基博士的頭上身上甚至四肢百骸,使張先生的身子如同鍍上一層銀光一般。我用的方法就是「加持靈光」法。等張博士以後再靜坐時,心靈感應的力量便會出現了。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一個人研究學問一生,是不可以故步自封的,眼光要看得遠,道理須要深究,絕對不要鑽牛角尖,我們要拖著「學問」走,而不是被「學問」拖著走,這才是「成功」之道啊!
1
    

尋找「鄭成功」
意識映視機
從靈書出版到專欄寫作
林醫師的見證
夢的點滴
三山九侯先生
神光出現法
黑令旗的奧秘
基督之沒落
靈的作崇與邪崇

 

真佛世界全球資訊網©2010 地址: 台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240號7樓 電話:+886 2550 8599 傳真:+886 255 65157
True Buddha World Net Copyright©2010 All Rights Reserved